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
您的位置: 首页 > 聚焦 > 正文
2023-04-06 10:55:09 来源:阿拉瓦呕

我读幼儿园的小侄女最大的心愿就是退休,因为可以不用上学、不用上班,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,关键每个月还有工资拿 ,多爽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很多人眼中也确实如此,退休了嘛,再也不用天天打卡上下班,想去哪就去哪,还有退休工资拿,应该是很舒服了。毕竟很多忙碌奔波的职场人士,每天心不甘情不愿地被闹钟叫醒时,多希望是周末,可以关了闹钟睡觉,或者干脆就不用上班,天天闲在家里多好。

然而事实上,很多刚退休的人,看上去却没想象中的开心、兴奋,反而感觉有点精神不振,失去了精气神。

邻居李叔家和我家因为是门对门,又是爸爸的老领导,我们两家人关系很好。记忆中李叔家里常常人来人往很热闹,我印象里的李叔一直精气神很足,嗓门也很大,遇到啥高兴的事总能听到他哈哈大笑声。小时候,他家里但凡有啥好吃的一定会让李婶给我送来点。

今年春节回家,我遇到了李叔,却让我很是吃惊,因为李叔整个人似乎老了很多,背也有点驼了,我和他打招呼,他的声音也变弱了,难道是病了?我回家问妈妈什么情况,妈妈告诉我,李叔没病,只不过刚刚退休,他一时没适应,才会这样的。他们单位好几个退休的人,刚退下来都是这种精神状态,等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。

原来如此。

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总念叨着想休息,想提前退休,但一旦真正到了退休那一天,习惯了一辈子的忙碌生活,忽然变得无所事事。有些人适应不了,巨大的心理落差,让他们心生郁闷,而相由心生,导致看上去整个人没有精气神,自然看上去就比以前老了很多。大多数有这种情况的退休员工,主要会有以下3种心态影响自己的精神。

1、忽然无处事事,怀疑自己,为自己定义确实“老了”

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,看着昔日的同事还在为工作奔波着,而自己却只能闲在家里,也不知道干啥,这种巨大的落差,往往很多人适应不了。这种现实情况,让自己怀疑自己已经变得一无是处,毫无用处,然后不停告诉自己,我退休了,所以我老了。

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、医疗条件、养生保养技术的不断进步,很多退休的人看上去都还很年轻,身体也很健康,但在“我已经老了”想法的不停暗示和自我催眠下,整个人也接受了这个“现实”,然后开始用真正意义上的老人行为模式、精神状态来衡量自己,渐渐的自己就开始真的变成了一个老人样。

2、人走茶凉引发内心的悲凉感

有些人在工作的时候任着一官半职,习惯了被人围绕、奉承的感觉,逢年过节家里都是人来人往,热热闹闹。一旦退下来,手里的权利也没有了,曾经围绕着自己的人也不再出现。偶尔回下原单位,同事们也不再像以前一样热情,甚至有些刚来的新同事完全不认识自己,把自己当成外来办事人员对待,礼貌但却疏远。

心底不由生出一份“人走茶凉”的悲凉感,甚至有种英雄迟暮的感觉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有些人不免想得多了些,越想得多,就越觉得人情淡漠,心里越难过,沉浸在其中走不出来。自然影响到心情,心情不好的人,又怎么可能精气神足呢?

3、寂寞带来的无力感

达到退休年纪的人,家里的儿女大多已经成家立业,有了自己的小家和工作,不可能天天随时在家里陪着父母。而且夫妻两也有年龄的差别,大多不可能同时退休,所以自己先退休在家,早上醒来家里就只剩自己孤伶伶一人,也不知道要做什么,只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。

有些人甚至因为一时适应不了这种寂寞的感觉,还患上了轻度抑郁。我有个大姨就是这样,刚退休的时候,受不了这种全家人都在上班,自己一个人无聊在家的寂寞,差点得抑郁症。吓得孩子们轮流回来陪她,直到给她找了份新工作,才缓解了这种压抑的感觉。后面她适应过来后,现在过得也挺乐呵呵的。

退休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,懂得适时调整心态,提前规划,做好心理准备,坦然面对退休生活才能真正做到享受人生。

1、看淡人情变化,学会面对新生活

人情变化是正常的,我们要学会看淡一切。人与人相处有时候也讲求一个时间长久,相聚机会的多少。经常见面的自然关系会好一点,偶尔见上一面,你让别人对你有多热情,关系有多好也不太现实。

退休后,在工作上与之前的同事没有任何交流了,甚至一年都见不了几次面,在这种情况下,大家关系变淡也是情理之中。我们要懂得去理解这种变化,本来就不是交情特别要好的朋友,不要苛求别人在经常不见面的情况下,与自己还能保持良好的关系,这不符合常理。

适应这种变化,心理适时转变才能面对新生活。

2、寻找退休后的新目标,人生不停学习不止

退休是人生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,人生不停学习不止。国外有老太太80多岁开始学画画,成为著名画家,褚时健老先生70多岁种褚橙轰动一时,退休后的我们仍然可以有自己新的目标、新的追求。

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达,退休后能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,别把精力再放在曾经的单位、同事变化身上了,不如去利用现在大把空闲的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,开拓不一样的人生呢。

3、培养兴趣爱好,结交新朋友

退休后我们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,比如下棋、钓鱼、写字、画画、跳舞等等,并且借这些兴趣爱好,结识与自己相同兴趣的朋友,大家聊天也有共同话题,还能约着一起玩。总比天天闷在家里,感慨自己已经老了,同事都不再理自己好得多吧。

退休不是终结,而是人生新的开始,珍惜并且享受它吧。饭局上,别做这些行为,不但不能受领导重视,反而容易被人看不起

职场中,应酬是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虽然只是吃个饭,但这个饭自然不可能像和家人、朋友一起那样放松自如。甚至在一起特定的应酬场合,尤其是领导、客户在的时候,需要绷着一根神经,以免什么时候犯错得罪人还不自知。

有人把应酬当作机会,工作上不能脱颖而出,就想利用职场上的各种饭局机会,来展现自己的长袖善舞,以求博得领导的另眼相待。然而有些时候,过犹不及,刻意在饭局上去做某些事,容易引人反感,不但不能让领导高看你,反而容易被所有人看不起。

一、过度饮酒,拼命劝酒

有些人喜欢应酬,是因为本身也喜欢喝酒,甚至说是擅长喝酒。如若能控制好自己,掌握好喝酒的分寸,那这样的人确实是一些领导特别喜欢带去参加应酬的,既懂分寸,又能帮自己挡酒,甚至适当时候可以和对方拼酒,还不落下风。

但是有些人却掌握不好分寸,一喝高兴了就逢酒必醉,结果一场饭局下来,不但自己没起到啥作用,可能还需要领导吩咐人来专门照顾自己,反而起了酒桌上的麻烦。还有些,自己喝不算,还会拼命去和别人拼酒,一副你不喝就是对不起我的架势,惹人反感。

李斌刚入职公司不久,这天领导问他会不会喝酒,他说会。领导就带上他去参加一个公司宴请关键客户的饭局。因为不熟悉这个客户是否喜好喝酒,领导交代李斌到时候见机行事,李斌很高兴,觉得这是领导对自己的考验,也是一个表现的好机会。

到了饭局上,李斌发挥自己酒量好的优势,频频向客户敬酒,然而对方其实并不喜欢喝酒,一开始还应付一下,到后面也经不过李斌这样进攻,脸色开始有点不好了。李斌却没注意到这点,依然不依不饶地拉着客户喝,也没看到领导给他使眼色。

最后客户有点受不了,直接提前结束宴席,该谈的事也没谈成,领导脸色也不好,李斌还觉得自己让客户喝高兴了。从此后,领导再也没单独带他参加过任何应酬,对李斌也是不冷不热,更别提什么重用了。

职场饭局,并不像朋友之间吃饭,可以不顾一切,一醉方休才是最好的。职场饭局有时候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,如果没搞清楚这一点,一上来就拉着人喝酒,觉得把人喝倒了才是接待好的,那最终的可能耽误事,还会让人产生好酒的错觉,试问,谁又会轻易重用一个好酒之人呢?

二、只与领导喝酒

职场想被重用,除了本身能力之外,领导有时候往往也起着一定的关键作用,所以在一些有心人眼中,饭局就是讨好领导的最好机会。

所以饭局中,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,只要有领导在,一定会频频举杯敬领导,领导随意,我干杯。可能领导都还没喝多少,光给领导敬酒就把自己弄得有点醉了,觉得这样才能表现自己的诚意。

但这些人却又是“双面人”,和领导喝酒是主动为之,如果下属或者其他平辈同事来向他敬酒,他却能找出各种理由拒绝,就是不喝。久而久之,这样的人在同事眼中成为势利小人的代表,这样的观感自然也会有人传到领导耳中去。最终不但没因向领导敬酒获得领导的青睐,反而落下一个势利小人的印象,领导更不可能去重用了。

三、不分场合,喧宾夺主

职场应酬想要做得好,酒桌上有眼力是基本的要求,能分清什么时候能做什么事,不能做什么事,拿捏到位,方为一位应酬高手。

然而有些人却不懂这些,往往只一个劲想在酒桌上表现自己,忽视了其它因素,不但没能讨好领导,反而被领导嫌弃。

钱武在公司工作表现不错,深受领导的喜爱。有次上级领导来视察工作,领导专门带上钱武,给他一个在上级领导面前露脸的机会,去之前领导交代他一定要好好表现一下,钱武很是高兴。

到了酒席上,钱武果然发挥了自己的好口才,从头到尾都不停找各种话题和上级领导聊天,惹 得对方常常哈哈大笑,领导在旁边都有点插不进话。后面领导交代钱武去催下菜,钱武转过头就吩咐旁边的服务员去催菜,又继续和上级领导聊天,完全没注意领导皱起来的眉头。

上了酒之后,钱武更是不停敬上级领导一行人,甚至都没和自己领导喝一杯,整个酒席就感觉成了他的主场。上级领导走之前对领导说:“这个年轻人有点意思。”送走上级领导后,领导对钱武说:“年轻人,还是需要学习啊。”就走了。

之后钱武明显感觉到领导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待自己了,莫名地有了生疏感,也不再带自己应酬了,他很久都没想明白。

职场饭局,往往都有个主次之分,不懂分辨,随便乱抢别人的“位置”,喧宾夺主,自然会引人反感,尤其喧宾夺主的对象还是自己的领导,又怎么可能还会受到领导的重视呢?

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,自家领导肯定也想要表现一样,自己不但不给领导创造机会,甚至有种在酒桌上压制住领导的感觉,领导又怎会高兴。另一方面,在其他人眼中,这样的行为无疑是企图心太强,是一种有心机的表现,谁也不会喜欢太过心机的人,自然就会远离这样的人,影响了自己的职场人缘。发奖金请同事吃饭,被吐槽小气:职场遇3种同事,怼回去,别怂

职场人士大多都换过很多公司,可谓是“铁打的公司,流水的员工”,在这来来去去的过程中,我们总会认识到不同的同事。有些同事与我们三观、兴趣相投,哪怕离开公司后还能成为好友,但更多的同事却仅仅因为工作这个目的联系在一起,离开公司后就从此一别永不再见。

能遇到好友同事自然是幸运的,毕竟在职场中这样的同事很少,大多数可谓是泛泛之交,但还有一些奇葩同事,不但不建议与之深交,最好还是尽可能远离,别太过多来往,否则相处下来,难受的会是你自己。

王莹参加了一个公司内部组织的文案征稿大赛,获得了第一名,奖金500元。她很高兴,部门同事也都表示祝贺,还有同事起哄让王莹请客。王莹想着钱也不多,就拿出来请大家吃个饭,一起聚聚,图个高兴,于是她也就答应了。

王莹所在部门共6个人,她就订了一家公司附近家常菜餐厅,吃下来也不贵,6个人500元怎么都够了。下班后,同事们也陆陆续续到了,大家一起说说笑笑,挺高兴的。

最后赶过来的赵姐,是公司的老员工,也是出了名的“惹人厌”,刚一坐下就说:“哟,王莹,你难得请我们大家吃次饭,这次又中了大奖,怎么这么小气啊,应该带我们去吃高档餐厅嘛。别介意啊,我就是开个玩笑。”

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尴尬了,王莹到也不是好惹的,立马反驳到:“赵姐,我这次奖金也就500元,只能请大家来这吃。听说赵姐你马上要涨工资了,到时候要不要我帮你订个海鲜酒楼,请我们大家好好吃一顿呀?”

赵姐一听就愣了下,讪讪地笑道:“我涨那点工资没多少,还不够我每个月上下班坐公交呢。”同事们全看着她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,也没人点破。

职场里,公司换多了,同事见多了,总会遇到一些让人心烦的奇葩同事,有些人秉承着大家抬头不见,低头见的想法,能忍则忍,不想伤了同事之间的和气。但对于一些不懂感恩,不会换位思考的矫情同事,你这样做,他还以为你好欺负,反而变本加厉。

职场中,遇到无伤大雅的事情,偶尔忍让一下到无妨,但对于一些脸皮够厚,心眼够小,甚至心思够坏的同事,则无需再忍,学着怼回去,别怕翻脸。

一、爱占别人便宜的同事

相信这类让人心烦的同事很多人都遇到过,占便宜的方式有很多种,大到工作合作上挑三拣四,让你做最难、最复杂的部分,他做简单、容易的,每天你辛苦熬夜,他早早下班回家,多舒服。小到从不带纸巾,一直都是用你的,你的用完了,没及时补上,人家还会反过来责怪你怎么忘记放纸了,耽误他使用呢。

除此之外,还有蹭车上下班,从不提分摊油费、过路费,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,你哪天有事没接上他一起,还可能马上一通电话打过来,对你一顿指责;你帮买奶茶,假装忘记不给钱;帮买东西,永远自动抹零,只给整数,这个抹零不管是几元,还是十几元,甚至几十元;吃饭聚会必到场,买单时候必然在卫生间、出去接电话等等情况,哪怕说好是AA制,也经常故意忘记转钱。

遇到这样同事,也别给啥脸了,亲兄弟还明算账呢。该认真就认真,一分钱都和对方算清楚,不给就一直追着要,要到他不好意思给你为止,毕竟在职场,脸皮再厚的人也还是要脸的。况且理亏是的他,如果对方还反过来说你小气,直接怒对“你不小气,怎么这么点小钱拖了我几个星期也不见你给,我就一普通打工人,没那么多钱,当然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了。”

别因为钱少“不好意思”而放纵这样的同事一直占自己的便宜,有原则,才不会让人随便占你便宜,反而能获得别人的尊重。

二、“双标狗”同事

上述案例中,王莹的同事赵姐就是一个典型的“双标狗”,吃别人的狠,吃自己的省。嘴巴上只会说别人,一轮到自己则是另一种标准。

相信职场中这样的人也会遇到,别人有事不能加班,要早回去一点,在他们口中就变成“年轻人,吃不得苦”,他们自己有事要早回去就说“万不得已,有人情味的公司要懂得体谅下属”。

别人工作犯了错,他们说“怎么会这么粗心,这样的错误都会犯,可能心思不在工作上”,换作他们自己则“哎呀,这点小错误,我也没注意到,真是的,小王怎么也不提醒我一下,害我没注意到。不过也没关系,这也不影响啥。”

对于“双标狗”同事自己双标,没惹到你也无妨,但如何用他的双标标准来要求你,直接用他自己的行为怼回去,让他无话可说,也让他明白,你不好惹 ,别没事来针对你。

有时候“双标狗”也是欺软怕硬的人,你强硬起来,对方反而不敢来惹你了。

三、背后说你坏话的同事

没人喜欢被人背后说坏话,如果有同事老在背后说你坏话,并且坐实了这件事,那也别怕,直接当面怼回去,撕破脸也不怕,毕竟理亏在他。

我朋友因为能力突出,领导看重,曾经年纪轻轻就被提拔为部门经理,同部门一个老员工特别嫉妒,但也无计可施,就开始在背后说他各种坏话,用来平衡他因嫉妒扭曲的心。有次我朋友路过办公室的时候听到他又在编排自己,直接冲进去指着他鼻子就骂,骂得对方哑口无言。

从此后见到我朋友就绕道走,也不敢再说啥坏话了。

职场,该强硬就强硬,别太怂,俗话说“人善被人欺,马善被人骑”,太怂的在职场中铁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,尤其是一些品行本身就有问题的同事,强硬起来才是保护自己的好办法。

标签: